我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工艺技术研究,通过三十多年的自主研发与借鉴,国内已经投入工业运行的脱硫工艺技术多达几十种。
脱硫工艺根据脱硫剂形态分为干法、半干法及湿法。干法和半干法具有投资省、能耗低的特点,在中小型燃煤锅炉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其脱硫效率通常不高于90%,因此,针对国家日趋严格的排放要求,其市场空间受到限制,只适用于较低的燃煤硫含量的条件。
湿法脱硫可以达到95%以上的脱硫效率,将是今后我国脱硫工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脱硫剂的性质,湿法可分为石灰石-石膏法、海水法、氨法、双碱法、镁法、有机胺法等。
目前,国内已有四十多家企业投运了近百套氨法脱硫装置。典型的工程业绩包括电力行业的广西田东电厂(2×135MW机组)、华能山东众泰电厂(2×150MW机组)等;化工行业的中石化扬子热电(4×220t/h+410t/h锅炉)、中石化湖北化肥厂(2×240t/h+220t/h锅炉)、中石化齐鲁石化热电厂(4×410t/h锅炉)、浙江巨化热电厂(2×410t/h)等;钢铁行业的山东潍坊钢铁、山东富伦钢铁等。在建的大型装置有大唐内蒙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7×470t/h锅炉烟气氨法脱硫项目、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4×470t/h锅炉烟气氨法脱硫项目等。
目前,氨法脱硫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不同规模的电力企业、化工企业和钢铁企业,包括30万千瓦以上机组的电力企业,多项工程实际运行案例表明氨法完全可适用于电力企业大型机组的脱硫需求。我国合成氨生产企业数量多,分布面广,合成氨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氨源丰沛。同时,我国又是世界氮肥前列大国,土壤严重缺硫,硫铵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面对“十二五”二氧化硫减排的严峻形势,面对更严厉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对火电厂、钢铁行业、水泥、石化、煤化工等行业带来巨大环境保护压力。但对环保产业而言,则呈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烟气脱硫企业既面临工艺技术发展的挑战,又充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氨法脱硫作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绿色脱硫技术,将得到大力推广应用。